您的位置:首页 > 国内 > 正文

南朝石刻 摩崖《瘗鹤铭》

来源:个人图书馆-家有学子     时间:2023-08-24 17:39:56


【资料图】

《瘗鹤铭》是一块非常有名的摩崖书法石刻,其刊刻地点位于江苏镇江焦山崖壁上。所谓摩崖石刻书法,就是在崖壁上打制出一个相对比较平整的石面区域,然后在上面完成字迹书写。这幅碑刻是为了悼念死去的仙鹤而写的一篇铭文。该碑刻高八尺,共一百七十个字。

《瘗鹤铭》的书法艺术受到重视最初是在宋代,第一个对它作出评论的是欧阳修,说它难得,并以为奇。最为推崇这方碑刻的是黄庭坚,说它缜密无间、势若飞动,是“大字之祖”。黄庭坚的书法,长枪大戟、纵横奇崛、雄浑大度、笔势开张,吸收了《瘗鹤铭》中宫向外扩展、内紧外松的特点,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“黄体”,黄庭坚也成为学习《瘗鹤铭》最成功的一位书法家。

此碑之所以被推崇,是因为该碑刻体现了南朝时代书法气韵,特别是篆书中锋用笔的渗入,加之风雨剥蚀的效果,还增强了线条的雄健凝重及深沉的韵味。《瘗鹤铭》既是成熟的楷书,又是可从中领会楷书发展过程中篆、隶笔势遗踪的重要实物资料。郭沫若先生说道:“从字体上看,既有真书的形,又保留了楷书的基本笔法,反映了隶书向真书过渡的痕迹。”

《瘗鹤铭》的字是活的,一笔一画都有生命,字字有飞动之势,姿态各异,身体开张,生命力膨胀。《瘗鹤铭》的特点之一是运笔以篆书圆笔中锋为主,用笔劲健,圆笔藏锋,体法从篆隶中变化而来。特点之二是结体宽博舒展,上下相衔,如仙鹤低舞、仪态大方、飘然欲仙。因此大家在临摹《瘗鹤铭》的过程中要注意笔势舒展,气势开张,用篆书中锋用笔的线条去进行书写,把《瘗鹤铭》线条的凝重沉着之感表达出来。

相关文章